AI趨勢不可逆!別怕AI搶了你我工作

▲AI已是趨勢,不管高科技或是傳產都得思考導入AI增加競爭力,雖然不可否認取代一部分人力,但有更多人從勞力密集轉為腦力密集,創造出的價值潛力將更為驚人。(圖/取自pixabay)

高齡社會中,AI科技除可協助年長者生活更便利,還能解決人口負成長所引發的勞動力缺口問題。但「AI會不會搶了一般人的工作」?面對這項質疑,專家多半認為,AI已是不可逆趨勢,無論高科技業或是傳統產業,都得思考導入AI增加競爭力,過程中雖會取代一部分人力,但將有更多人從「勞力密集」轉為「腦力密集」工作,所創造出的價值潛力將更為驚人。

智慧居家、智慧照護夯 應用場景無限想像

AI智慧居家、智慧照護近幾年大大興起,協助大眾生活與對年長者照護更加便利與完善。像是中保切入智慧宅,在民眾到家前能一指打開空調、燈光、電視、音樂或各種家電,住家防災還可即時通知家人。當家中長者跌倒時,更可透過隨身佩帶的緊急求救發送警訊,長者長時間未活動,系統也會電話關心協助報警。

不僅中保,仁寶旗下神寶醫資今年7月也與經濟部工業局宣布「智慧城鄉提升計畫」成果,包括嘉義市、嘉義縣、雲林縣與澎湖縣所規劃的212個社區長照服務據點、與4個縣市健康示範據點皆已完成建置並全面上線,可在地提供縣市民眾不間斷的生理量測服,包含體溫、血壓、身高、體重、體脂肪、握力等,搭配仁寶開發的「神寶e點靈App」,民眾更能運用手機進行智慧健康管理。

▲友達頤康設計養老服務專用的ERP系統,提供資通系統的軟硬整合,幫養老機構做數位轉型,讓照護者與被照護者更有好的感受與體驗。(圖/友達頤康提供)

友達頤康則是設計養老服務專用的ERP系統,提供資通系統的軟硬整合,幫養老機構做數位轉型。希望在各式銀髮照護領域,例如機構長照,居家照護以及遠距照護等應用,提供智慧管理工具,讓照護者與被照護者更有好的感受與體驗。如結合護理平板、體溫、血氧、血壓等設備的行動護理機、長者適用的智慧健身設備、智慧床墊、智慧定位,以及長者專用的平板電腦等。

AI科技延長大齡勞工職涯 成缺工問題解決之道

科技日新月異,協助人們生活更便利的同時,在少子化的時代,不可否認地,也延長大齡勞工的工作期限與解決缺工問題。

台灣高齡產業創新發展協會林峻暉就提到,年長者體力跟判斷力隨著年紀漸長而下降,但人生閱歷不會減少,體力跟判斷力的衰退可藉由科技來彌補,像是自動駕駛代替人力來判斷周遭事物。

另外,醫界有了達文西機器手臂,看得更精準,甚至可以坐著開刀,體力負擔大減,能延長外科醫師執業生涯,將手術水準拉到另一個層次,或許也成為在頻傳醫師過勞、外科住院醫師短缺的醫界,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決之道。

雖然常有人認為,AI等創新科技將導致年輕人失業,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也曾說:「未來5到10年內,很多工作機會被人工智慧取代。」甚至世界經濟論壇(WEF)今(2020)年下半年發布的報告也指出,疫情刺激企業採用自動化的意願,預期未來5年,將有大量工作由機器人代勞,但運用新興科技解決燃眉的缺工問題也是不爭的事實。

商場裡也開始出現自動清掃機代替人力、超商導入煮咖啡機器人解決人潮高峰期店員的忙碌,務農也面臨的人力老化與缺工,靠著新式無人飛行噴霧機、智慧監控溫室和無人割草機,幫助農民減少人力支出與成本外,也確實提高農民收益。

▲全家導入「咖啡助理」,以減輕店員在超商門市人潮高峰期的忙碌程度。(圖/全家提供)

全世界都缺工!電子產業拚工業4.0導入「關燈工廠」

此外,面對全球少子化與缺工問題,鴻海10年前就提出機器人替代人力的「關燈工廠」概念,2012年首座「關燈工廠」就在成都現身,目前鴻海集團全球「關燈工廠」已達10座以上,除生產自動化,還能加速彈性生產,同時降低淡旺季人力招募的波動與壓力,省下的時間、人力,有助集團人員從勞力密集轉為腦力密集,提高研發人員占比,創造更高價值。

泛鴻海集團的群創,則是從台灣模組廠率先推動關燈工廠,目前在NB面板、車載面板、手機面板等都導入自動化生產,整體來看,人力減少了50%之多,但是產量更多,效益相當顯著。

而鴻海旗下專營機器人、人工智能的工業富聯 (FII)智能工廠,更是在2019年入選世界經濟論壇(WEF)「製造業燈塔工廠」,自動化之外,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型設備持續優化,可使生產效率提高30%,庫存周期降低15%。今年則計畫在各個不同行業之內,打造10個智慧燈塔工廠解決方案,同時機器人也將從目前的8萬台提升到20萬台。

▲鴻海旗下工業富聯 (FII)智能工廠,在2019年入選世界經濟論壇(WEF)「製造業燈塔工廠」,可使生產效率提高30%,庫存周期降低15%。(圖/取自鴻海官方youtube法說會資料)

另外,早在3年前,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就曾表示,透過物聯網架構精實雲端運算、大數據分析,達到提升生產效率30%、節省搬運人力100%、節省倉儲面積30%、設備妥善率至99.5%、節能20%。當年,茂林回台在銅鑼園區投資新廠,導入高自動化生產,人力使用估可減少50%。而緯創副董事長暨總經理黃柏漙也提到,AI不但可以減少人員離職率,提升生產良率,在製造業旺季時,能事先預測,減少缺工問題。

AI搶工作?勞力密集轉腦力密集 創造更大價值

高科技工具的誕生,看似將取代大量勞工,也引起外界質疑:「AI可能搶走年輕人工作」。對此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接受《NOWnews今日新聞》專訪時提到,面對未來不是靠勞力,反而應該靠腦力,台灣人口不算多、規模小,未來發展應該是要靠腦力來做貢獻,過去台灣以科技產業為主,如今各產業都該高質化,想辦法導入高科技提升競爭力,才能講走出台灣、輸出國際的機會。

▲面對部分人士認為AI是在搶年輕人工作?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表示,面對未來不是靠勞力,反而應該靠腦力,才能講走出台灣、輸出國際的機會。(圖/記者朱永強攝)

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也多次指出,AI會搶年輕人工作大部分是誤解,他認為AI無法完全取代人力,尤其「需要溫暖」的工作AI永遠沒有辦法取代,例如拉保險導入AI技術,制式化的工作可交由AI,但與客戶連絡情感仍得靠業務員,強調透過科技,成交件數可能增加。他覺得大家不需要懼怕科技,需要的是擁抱科技的勇氣,「有了AI工作只會更多!」

不只電子產業,就連傳產龍頭台塑集團也導入AI,像是旗下南亞啟動工業4.0計畫,目標在2024年全面升級海內外塑膠加工廠,估計將投入新台幣50億元打造「關燈工廠」,藉此減少人力成本費用。由此看來,AI是趨勢,在高齡社會與少子化時代,更是公司成長的契機。

如同張忠謀所說,未來AI勢必會取代一部分人力,但危機就是轉機,他也特別強調,「運算能力、資料蒐集、創業能力與終生學習」,將是台灣產業的未來,也是避免被人工智慧取代工作的重要條件,提醒年輕人不必過度悲觀,保有競爭力仍有發展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