始於歡樂終於智慧 外科醫師的文學修練

門診、管理院務乃至海外義診,簡守信找出空檔廣泛讀書,為冷硬的醫學知識帶入豐富多彩的故事。

從醫學生時期開始,在心中默背經典詩文,就是簡守信鍛鍊屏氣凝神的方法;直到成為一位醫術純熟的外科醫師,處理危機可以在「談笑間,檣櫓灰飛煙滅」,文學詩詞依然是他和團隊夥伴的對話題材;不只欣賞文學之美,更與同仁探索歷史的遷變,感受士大夫有所為、有所不為的風骨與精神。

宋神宗元豐五年(西元一○八二年)夏天,蘇東坡和友人同遊黃州赤壁,寫出千古名作〈赤壁賦〉。在此三年前,他才因「烏臺詩案」入獄百餘日,雖經多人營救下保全性命,但隨後被貶黃州,過著困蹇生活。

儘管人生陷落深壑低谷中,蘇東坡並不傷春悲秋、哀嘆自憐,還能悠然泛舟:「清風徐來,水波不興。舉酒屬客,誦〈明月〉之詩,歌〈窈窕〉之章。少焉,月出於東山之上,徘徊於斗、牛之間。白露橫江,水光接天。縱一葦之所如,凌萬頃之茫然……」,此刻,不只朗朗明月和浩浩江水,蘇東坡心中更有傳唱千年的詩歌,和安住當下的自在;這段跌宕的歷程,激盪出他和中國文學生涯最燦爛的火花。

幾紙書頁,將近千年前文人的曠遠胸懷傳遞到簡守信眼前,彼此彷彿生出心心相印的默契,令他感到激勵與悸動。「書本淬鍊出時間精華,可以交融古今,與不同時空的人們心神交會,這是一種奇蹟!」

簡守信身為整形外科臨床醫師,要吻合一條直徑一毫米的斷裂血管,需在顯微鏡視野下,以極細的針線縫上六針,而這只是基本功夫;萬一在手術期間遇上不可預期的突發狀況,更必須有臨危不亂,「水波不興」的定力。

從學生時期開始,在心中默背經典詩文,就是簡守信自我鍛鍊屏氣凝神的方法。直到成為一位醫術純熟的外科醫師、承擔臺中慈濟醫院院長重責,處理危機可以在「談笑間,檣櫓灰飛煙滅」,文學詩詞依然是他和團隊夥伴之間的對話題材;不只欣賞文學之美,更與同仁一起探索歷史的遷變,感受士大夫有所為、有所不為的風骨與精神。

簡守信常說,「醫學是科學,醫療是文學。」醫院是一個時刻上演著生命故事的地方,在科學知識的框架下,有了人文感觸與溫度,醫療才能打動人心。

旁徵博引,獨特衛教

主持大愛臺《大愛醫生館》節目逾五千集,簡守信將藝術、文學和歷史引入臨床和醫理的節目內涵,不但成為電視史上一頁傳奇,更在醫學界引領出獨特的衛教與演說風格;西洋藝術史之外,中國古典人文也經常是他的材料之一。

這天節目中,他從十六世紀提香、十七世紀盧本斯等大師畫作中的聖母藍袍,談到二十世紀畢卡索的藍色憂鬱;話鋒一轉,帶入近年心理學家研究出來的「快樂方程式」,最後更以十一世紀蘇東坡的禪偈〈觀潮〉收結:「廬山煙雨浙江潮,未到千般恨不消,及至到來無一事,廬山煙雨浙江潮。」

這首詩,用來呼應消費刺激所帶來的快樂是短暫的,利他才是常樂之本。十分鐘節目引領觀眾穿越古今中外,內涵豐富多元卻無生硬厚重,輕盈傳遞著源自醫療初心的關懷。簡守信認為,許多病人聽信偏方與怪力亂神,就是因為沒有足夠正確的知識基礎和獨立思考能力;當自心方向不定,就容易隨著無形無據的訊息誘導而飄搖。

近代歐洲曾有過大量獵殺女巫的歷史,人們將疫病、饑荒、極端氣候等無法掌控的問題指向女巫作怪;迫害高峰時期,甚至任何女子都可能被指為女巫而遭受審判與燒死。「迷信、無知、道聽塗說很可怕。有一句話說:『教育是反恐最有力的武器。』有良好的教育基礎,就有分辨是非的能力。」簡守信引述《中庸》的「博學、審問、慎思、明辨、篤行」說明,博學是建立知識系統的第一步,可惜我們在能專心讀書的階段,往往將閱讀與考試、熬夜、身體不適的壓力連結在一起;當能自主規畫時間時,卻又因從小未養成閱讀習慣而很少讀書。

許多人把離開校園當成教育學習的終結點,但簡守信強調,社會教育除了經驗累積外,更需要持續不斷涉獵知識與常識;閱讀就是改善大腦環境、自我教育的最佳方法之一。

「透過閱讀汲取知識固然重要,不過,享受樂趣才是重點。」他舉例,關公的義薄雲天因《三國演義》而更加鮮明;唐僧取經的故事因《西遊記》而舉世皆知。好的小說讓人物特質變得立體,也為閱讀賦予無限逸趣和想像力。

這些故事歷經時代淘洗而不衰,樂趣成分之外,更有值得傳頌的精神在其中。浸淫在閱讀樂趣中,自然能培養思考與審美能力。

用功筆記,不靠記憶

簡守信從小就喜歡抱書而讀,學生時代,課餘時間更是常往書店與電影院跑。及至今日已是一院之長、為人祖父,他仍保持「隨時隨地」閱讀的習慣,下鄉往診、公出開會,乃至赴中東、美洲義診,他都能利用舟車時間讀書。他在主持、演說、日常對話中信手拈來的歷史典故,就是這樣經年累月陶冶而來。

有人以為簡守信能夠博聞強記,是因為他有天才般的腦袋,其實不然。雖然平時不為特定目的閱讀,但只要從書中發現值得學習的訊息或觀點,他會像學生一樣用功做筆記。

「記憶不可靠,記錄比較可靠。做筆記不但能加深印象,當知識需要連貫時,也更知道從何查閱。」簡守信閱讀的書目相當廣泛,對於歷史、社會與藝術尤其有感,在醫學底蘊上,往往能引發格外敏銳而通透的思考。他曾在一場演講中述說一則真實故事──

他與慈濟醫療團赴約旦邊境難民營義診,一位婦人抱著女兒前來求助。婦人懷孕期間因體內維生素D不足,小朋友一出生就罹患「佝僂病(軟骨病)」;骨骼變形、發育不良,還有疼痛、肌肉抽筋等症狀,需要特殊的營養補充劑。

敘利亞戰事日久,先前提供藥物的醫療團體已經撤出,婦女懷抱一線希望來到慈濟醫療站,但這種藥物實非義診常備藥品,結果是令她失望的。故事並未就此結束,慈濟志工不忍婦女抱憾而回,事後取得女孩所需的補充劑,將藥品交到她們手中。

透過簡守信的述說,讓遠在數千里之外的人們感受到約旦慈濟人的慈悲與堅毅,但細思下去,就令許多人大惑不解──佝僂病是因維生素D不足而導致骨骼缺鈣,但人體只要曬太陽就能自行合成維生素D,為何在日照充足的沙漠地帶會發生?

「十七世紀工業革命時期,歐洲工業城市大量使用燃煤,空氣污染非常嚴重,成天霧霾蔽日,造成兒童佝僂病大流行。中東伊斯蘭女性服裝包覆嚴密,婦女懷孕期間曬不到太陽,再加上營養不足,使得寶寶一出生就有這樣的問題;若後續能好好治療,病情是會改善的。」

投入慈濟海內外義診二十多年,走過天災人禍之地,見過無數特殊病症,身為整形外科醫師的簡守信,內外科專業素養皆需兼備。廣泛的閱讀、用心的筆記,加上親手親腳行入需要的地方,而能「一理通,萬理徹」。

不捨敘利亞難民與孩童生病求助無門,簡守信數度與慈濟醫療團隊前往約旦義診;投入義診二十多年,特殊個案的病因能以長年累積的豐富素養解說。

活化大腦,預防憂鬱

經過漫長的生物演化,人類大腦擁有比其他動物更為發達的皮質層;其中執掌高級認知功能的額葉,就占了三分之一。額葉不但讓人類擁有語言、學習、計畫、決策與抽象思考能力,更是社交、禮教、情緒管理的控制中心。

「嬰兒額葉發育尚未完整,不滿足時就哭鬧;隨著年紀增長而修養提升,甚至能『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』,這是大腦皮質與主宰情緒的邊緣系統溝通後的結果。閱讀確實能有助於『額葉的修練』。」

簡守信指出,電玩、視聽帶來的大腦刺激是局部而短暫的,而文字中有影像、有聲音、有氣味、有溫度,還有精神觀念與心靈的感觸,隻字片語就能讓大腦不同部位存取不同訊息── 處理視覺的枕葉、聽覺的顳葉、動覺的頂葉,和思考的額葉,交互存取訊息,這是更高層次的大腦運作。

「惟江上之清風,與山間之明月,耳得之而為聲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無禁,用之不竭,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,而吾與子之所共適。」閱讀蘇東坡〈赤壁賦〉短短數語,已然徜徉天地山水間,得到一趟豐富美妙的感官之旅,並且共享了古人之間的智慧對話── 雖然世事無常,萬物皆非我所有,只要開闊胸襟,用心活在當下,則天地至美都能無盡享用。

言至於此,簡守信打從內心發出感動與讚歎,「這麼美好的事,要珍惜呀!書本是人類智慧的累積、文明的結晶,它也是一個火花,能引發腦細胞迸發更多的火花。」雖然大腦只占人體百分之二的重量,卻耗用約百分之二十的含氧量,可見大腦的重要性。現代神經醫學研究證實,閱讀對於活化大腦、預防憂鬱症有顯著的幫助。簡守信幽默笑說,若凡事不經思考、習慣任由情緒主宰,那麼用腦幹生活就夠了。「用進廢退。好好發揮大腦的運作功能,才是真正順天應人。」

在資訊爆炸、科技飛進的二十一世紀,人們生活步調快、壓力大,許多人為了確保跟上訊息變化而積極抓取片段資訊,心思逐漸被「資訊焦慮症」所縛,一旦聽說些什麼,就試圖花更多心思去彌補與追尋;不斷抓取資訊、試圖尋求慰藉的結果,反而更加心神不寧。

「現代生活不必爭搶糧食,不須擔心立即的生命危機,安全感相對充足,更應該試著放慢腳步,聽見花開的聲音、看見流水的潺潺。」簡守信說明,若交感神經長期處在興奮狀態,肌肉緊繃、血管收縮、心跳加速,對身體負面影響甚鉅。「閱讀可以讓人暫時脫離焦慮,與天地相往來、與古今中外的精神相交流,副交感神經的功能提高,就能發揮平抑交感神經的作用。」

「身為現代人,面對各方資訊必須要有取捨能力。」簡守信點破迷思,社群網路許多訊息看似有趣,不過是徒勞無益,浪費時間而已。「錯失訊息並不會被時代的洪流淘汰;不讀書、缺乏思辨能力,才會被淘汰。實際上,人們是被自己無窮追逐的洪流給淹沒的。」

在忙碌的生活節奏中,撥出時間閱讀並不奢侈。省下無謂滑手機、討論八卦的時間,二、三十分鐘甚至更短的片刻,就可以讓心思與外界的糾結相隔離,享受閱讀的喜悅。

始於歡樂,終於智慧

隨著時代改變,書本的形式從泥版、竹簡、絲帛,演化到羊皮紙、莎草紙,文字也逐漸由簡練的文言文而趨向白話。十五世紀德國古騰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機,更對書本的大量生產與流通帶來歷史性影響。

「未來,數位閱讀或許會部分取代紙本,但沒有理由擔心3C時代就是閱讀的死亡;愛書、愛閱讀的精神,仍會用另一種形式傳續下去。」

回顧三十年前離開臺北到花蓮行醫,一整部百科全書曾經是簡守信的案頭書,他從索引A開始逐筆研讀;但現在,人們可以透過網路搜尋引擎直接觸及所需的知識。「由此看來,數位時代是閱讀的進步還是退步呢?」

「讀書不要囫圇吞棗,但也不能望文生義,如同飲食,適當消化吸收營養物質,吸收不了的就排泄掉。」《論語》、《靜思語》精短而寓意深長,很適合忙碌的現代生活;即使是動漫故事,也有許多發人深省的情節。

「年輕時,很少人能從『天賦人權說』這類深奧的哲學思考開始閱讀,卻能琅琅上口蘇東坡的〈水調歌頭〉:『明月幾時有,把酒問青天,不知天上宮闕,今夕是何年?』」

十一世紀范仲淹登岳陽樓,望見洞庭湖「銜遠山,吞長江」,氣勢壯闊,陰雨天引人悲愴,晴天使人心曠神怡,但仁者之心則又是另一個層次:「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;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。是進亦憂,退亦憂。然則何時而樂耶?其必曰:『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』乎!」

「古代文人、士大夫那種鐵肩挑重擔的品格,我們或許做不到,但從他們用生命淬鍊出來的文字中,多少能有些感受與學習吧!既然有這樣的機會,何不省下那些無謂的忙碌,留一些時間來閱讀呢?」簡守信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