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的故事,也是人的故事 【星期五的月光曲 台積電文學沙龍55現場報導】

11月分的月光曲,由台灣文創發展公司董事長王榮文與《文訊》總編輯封德屏朗讀;陳雨航主持。陳雨航首先介紹兩位朗讀者。王榮文於1975年創辦遠流出版公司,曾當選金石堂書店票選出版界「年度風雲人物」,矢志建立一個「沒有圍牆的學校」,希望0到99歲的讀者,都能在遠流找到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。2013年,王榮文發起「華文朗讀節」,邀請作家、文化人朗讀,進行文學交流,今天發起人自己來到前台,為大家朗讀。

封德屏是《文訊》雜誌社長兼總編輯、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董事長、紀州庵文學森林館長,曾獲金鼎獎最佳編輯獎與特別貢獻獎,今年榮獲第23屆台北文化獎。2003年《文訊》差點走入歷史,封德屏自力求生,在文壇眾好友協助之下,把《文訊》從瀕危險境敗部復活,發展至今。

王榮文選讀的第一篇文章是薇薇夫人的〈輕舟將過萬重山〉。薇薇夫人的《情感與人生》是遠流編號第一的書籍,她今年88歲,依然活得漂亮又充實,新作《給比我年輕的女朋友》,其中最後一篇文章〈輕舟將過萬重山〉相當於她的傳記。此外,王榮文也朗讀了兩篇自己的文章,分別是〈我們是勤勞誠懇樸實的嘉義人〉及〈媽媽的這一生〉。

王榮文與封德屏的母親都是慷慨豪爽的人,兩人受母親影響極大。封德屏在眷村長大,父親是士官長。家中常有客人,例如爸爸的同袍、家中五個兄弟姊妹的同學,或是單身的叔叔、伯伯,因此家中時常多準備一些飯菜,母親不要讓臨時加入餐桌的人覺得菜不夠吃而不安心。雖然自己家裡經濟拮据,可是母親時常幫忙生活比她更困難的人。封德屏到了《文訊》之後,多次舉辦大型活動或全國性的作家研究,普遍接觸各個世代的作家,因此了解哪些作家生病或需要協助,雖然《文訊》的經濟狀況也不是那麼好,但有些問題不需要用錢解決,例如關懷單身或膝下無子的老作家,協助清寒作家申請急難補助金。久而久之,很多作家的訊息便匯集到《文訊》。封德屏這次朗讀摘錄自《荊棘裡的亮光》及《我們種字你收書》中的數篇短文,其中提到梅遜1980年雙目失明,在完全看不到的情況下,三十五年來仍寫作兩百多萬字,出版《梅遜談文學》、《孔子這樣說》、《老子這樣說》之後,現在正進行《孟子這樣說》。梅遜繭居陋屋,安貧樂道,只關心創作,無論任何人想要資助他一點慰問金,他都拒收。儘管環境困難,還是願意爭取自己想做的事並付諸實行,許多作家的生命故事非常動人,也極為勵志。而照顧作家和他們的作品,就是封德屏的志業。

陳雨航提到遠流有許多突破性的行銷,例如把《柏楊版資治通鑑》比照雜誌出版、在台北市羅斯福路樹立巨幅廣告宣傳新書、與7-11合作賣書。王榮文說都是詹宏志的點子,「大部分遠流偉大的工作都不是我做的。」詹宏志擔任遠流總經理期間,招兵買馬,開疆拓土,找陳雨航負責小說館、郝廣才負責兒童館、周浩正做《實用歷史叢書》……要支持這些編輯,就必須有詹宏志的行銷能力。

王榮文的出版經營感言:永遠要維持行銷能力和生產能力的平衡,活著才能發光發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