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於請假會有罪惡感的亞洲,歐美職場要你正視「心理健康」

換句話說,這名員工要請病假,請病假的原因不是身體不適、感冒或受傷了,而是因為心理不適,需要時間調養精神,之後才能更健康的回來上班。
因為心理不適而請病假,這有何不可?心理跟生理一樣重要,身體會感冒,心理也會感冒,感覺不快樂、沒有 100% 在狀態內,兩者都一樣,需要休息調養。

心理健康亮紅燈?英國職場開始推廣放假休息

Mental health──心理健康,是一個很廣義的詞,不是只有醫學定義裡的精神病、憂鬱症、躁鬱症等才是 mental illness(精神疾病),只要覺得不爽快、情緒壓力、精神耗損,都是 mental health 的一部分。初期的心理被照顧好,就可以避免更嚴重的精神相關疾病。

Mental health 是我以前從來沒想過的概念,這幾年在英國,看到媒體的報導跟名人的倡導,才開始思索這件事。威廉跟亨利兩位王子,在今年倫敦馬拉松大會時,也推廣他們關於 mental health 的基金會 Head Together。亨利王子就提到,自己經歷過尋求諮詢協助,調適母親黛安娜王妃過世後的生活。

幾年前台灣有位高階經理人無預警的自殺,他長期因精神壓力患有憂鬱症,但似乎沒有人知道他的病狀,當自殺新聞傳出時,相關人士皆十分震驚。如果當初他的心理受到照顧,有空間跟時間讓自己喘息一下,或許憾事就不會發生。

我在英國職場上,就曾親身經歷過心理健康亮紅燈。當時寶寶無預警的意外過世,心情掉進無底黑洞裡,主管確認我還會再回去上班後,就讓我先在家裡休息一段時間,以平復悲傷、安頓心靈。

朋友則說,他的西班牙同事因為失戀太過於傷心了,就跟英國公司申請短期在家遠距上班,申請獲准後,立刻回到西班牙,遠距離處理英國公務。

亞洲員工唯恐請「心理假」,會被批評「不敬業」

在亞洲的職場倫理中,不顯露個人情緒、準時完成工作高要求、經常加班趕工等,通常都被視為良好的抗壓性與敬業精神的展現。然而,很多時候,員工面對的情況是身體生病了,還要硬撐著去上班,作為全勤、有榮譽心的表率,甚至只有少少天數的年假也不敢休。

長期忍受辦公室的高壓環境與高工時,沒有生活跟工作間的平衡,當然也會影響心理健康!

通常在辦公室裡,個人都習慣隱藏自己的弱點,如果顯露出心理壓力、不快樂的情緒、被擠壓的感受等,都可能被比較而被冠上負評。

請別這樣對待自己或同事!我們不應該將「剝離作為一個人的感受」當作是「專業」的表現。人生總是會遇到低潮、情緒不能被意志強行控制住的時候,不要搞到精神真的生病才正視其嚴重性,畢竟有開心的心情,才能有更正向的工作產出。

維持精神平衡,「心理病假」的重要性

文章開頭提到的 Madalyn,就是直面個人情緒、妥善處理的最佳示範,而其公司老闆 Ben 收到請心理病假後的回覆更帥氣,他「阿莎力」的說,病假當然也可以用在心理上,不敢相信很多公司只准請生理病假。

而我自己在喪子之痛調整得差不多,再回去上班時,總是想多做點什麼,甚至覺得有點不好意思。老闆卻說:「不用想太多,我們誰也沒有欠誰。」他們給予的照顧是因應當時的狀況,而那個「當時」已經過去了,老闆就這樣輕輕帶過,表示那沒什麼,反而要回謝我的努力工作,更重要的是他認為如果我覺得當時受到了照顧,那就把這份情傳下去,繼續這樣照顧其他人。

希望能有更多人、更多的企業老闆,能夠認真看待「心理健康」的概念,它是一種精神平衡的狀態,需要被廣泛關注與重視。